《江西省鄱陽湖流域總磷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中國首部湖泊總磷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
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聚集了包括長江江豚在內的許多世界珍稀瀕危物種,是保存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保護區。
鄱陽湖水質問題主要是總磷超標。從近年鄱陽湖總磷濃度情況來看,由2018年的0.082毫克/升,降低到2022年的0.063毫克/升,總體呈下降趨勢,但離湖庫Ⅲ類水質總磷限值標準還有一定差距,水質情況易受自然條件和外界因素影響,整體治理成效仍不穩固。
“總磷污染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江西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傅行家介紹,近年來江西省鄱陽湖流域總磷污染控制與削減專項行動工作積累了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有必要進行總結提煉,上升為法規條文。
立足江西省情實際,《條例》確立減少外源污染、控制內源污染、加強污染整治與修復的防治思路,突出流域濱湖地區的防治,規定在湖泊總磷濃度嚴重超標的濱湖地區,應當在影響湖泊水質的匯水區禁止使用含磷洗滌劑。
《條例》明確了鄱陽湖流域總磷污染防治的各方責任、規范和完善鄱陽湖流域總磷污染防治全過程管理、建立健全總磷污染防治保障機制、設置鄱陽湖流域總磷污染防治有關罰則。
傅行家表示,《條例》的出臺施行,為依法科學保護鄱陽湖流域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污染防治措施、健全污染防治工作機制、推進生態治理與修復、強化監督保障。(完)